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关系研究

【www.ahwmw.com--经济论文】

  【摘要】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作为20世纪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研究分支,具有共同的理论起源,即19世纪的古典区位论。在此之前,空间从未作为一个要素,进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将空间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在空间维度上分析资源配置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从而形成经济学研究中的独特一支。由于对空间这一要素的理解和假设不同,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分别在均质空间与非均质空间形成了侧重面不同的研究方向,并对经济聚集现象给出连续的“平滑经济”和非线性、不连续的“块状经济”的不同解释,从而使两者对政府应当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促进产业集聚给出不同答案。虽然存在研究重点和分析方法的不同,但研究内容的实质性重叠,使得二者从长远来看,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分析区域经济现象。

  【关键词】经济师论文发表,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区位论产业集聚

  一、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观点,研究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相互关系的应用科学。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各地区地域和资源上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总体经济效益,为政府发展地方区域经济提供公共决策依据。

  空间经济学是以空间为维度,研究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以便优化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促进地方产业经济活动在空间区位上的正确选择。空间经济学是一门集区域城市经济、国际贸易、经济地理等多门学科融合交叉的学科。

  二、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的联系

  区域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均起源于19世纪的古典区位理论。其主要理论模式有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胡佛的运输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

  如今,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互联网的极大发展使得市场信息化、销售模式不断创新,运输方式发生变革更加集约和规模化,这些因素都大大影响着市场,使现代商业环境和过去完全不同。区位论将区位高度抽象为平面距离的静态分析,以单个厂商为研究对象,没有企业间相互竞争的分析已不能完全描述现代市场经济现象。因为忽视了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优质劳动力、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只考虑成本最小化,使得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差。

  正是由于古典区位理论对于描述和解释现在经济现象的局限性,现代经济学家进一步突破原有理论的约束,完善其理论缺陷,产生了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两个分支。由于不同学者对区位的理解不同,才产生“区域“和”空间”这样不同的地域概念。

  三、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国在经济领域展开竞争,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区域发展问题,各国政府也主动制定区域政策并大规模展开区域规划工作,以期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鉴于古典区位论在研究现代市场经济方面的限制,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拓展古典区位论,大大扩展了原有古典区位论研究的范围和领域。这种研究包括了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层次的经济理论,应用了动态、计量等分析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并且更加注重实证研究,综合了地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兴的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与区位理论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研究对象上看,区域经济学主要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一个国家内各个区域之间产业结构如何达到最优和促进区域分工更加合理的问题;古典区位理论重点研究微观问题,从企业角度研究降低成本谋取利益的最优区位。二是从研究手段上看,区域经济学是运用国家行政政策的手段,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来达到调节区域经济的目的;区位论目标的实现依赖的是市场机制的作用。三是从研究方法上看,区域经济学则应用宏观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方法;区位论主要运用静态的、局部的分析方法。四是从结果上看,区域经济学从宏观角度,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达到总体利益最大化,但可能会制约个别产业或者地区的发展;区位论从微观着眼,论证如何使单个企业效率最高,但是微观的最优化选择从整体看未必达到最佳资源配置,容易出现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总体来说,古典区位论是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源泉,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四、空间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也是从古典区位论发展而来的,它研究的主要是关于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

  空间本身的特征,使得在空间维度上分析资源配置问题有很大障碍。因此在杜能将区位论引入经济学模型之后的很长时间内,空间因素从未进入经济学研究主流。直到D―S模型与新贸易理论的发展,才开启了空间维度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19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垄断竞争和最优的产品多样化》,建立了一个独特而精巧的D―S垄断竞争模型,掀起经济学研究中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领域的革命。20世纪90年代藤田、克鲁格曼和维纳伯尔斯合著的《空间经济学》,解释了从垄断竞争中引出的一些普遍原理是如何促进人们对经济发展的理解的,对10余年来的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和成就做出了精确的概括和总结。自此空间经济学才逐步发展,尤其是欧洲统一市场形成后,欧盟对空间经济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的区别

  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都来源于同一个理论基础,两者都致力于揭示经济从总体上看在不同空间的运行趋势。之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是由于二者分析方法和研究重点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对于“空间”的假设不同

  这两个学科最大的区别是对空间问题的不同处理。区域经济学基于空间问题的复杂性,将空间分为均质的与非均质的两种(特征如表1所示)。所谓空间均质,即是抽象掉地貌、地理特征,将空间假设为要素的均匀分布,因为如果没有空间均值的假设,建立经济模型就需要引入类似要素密度函数等变量,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均质空间可以理解为是一片平坦没有起伏的大地,要素的禀赋是均等的,因此只需以距离来考虑经济活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距离和运输的分析模型,平原使得距离与运输成本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在非平原时则很难分析变量的关系作用。   表1

本文来源:https://www.ahwmw.com/lunwenfanwen/68816/

《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关系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