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视野中女性形象的隐形歧视

【www.ahwmw.com--大学】

    媒介视野中女性形象的隐形歧视

     何音璇(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4)

     摘要:本文针对媒介内容中出现的女性隐形歧视形象进行了分析。从传播学角度探究了女性形象在媒介中的表现,探寻导致女性遭受隐形歧视的原因及影响,这一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女权角色在媒介中将会走到多远。

     关键词:大众媒介女性隐形歧视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8—0234—01

    大众传媒业的日益繁荣带来的浩瀚的信息量,在此之中,挑战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进程也经历了蜕变的历程,女性力量的崛起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尽管如今的女性不再处于完全附属的地位,男女平等在一定意义下得到实现,但是媒介视野中仍存在有意无意弱化女性形象,对女性的歧视披上了一层隐形的外衣。这里的隐形歧视,笔者认为,主要不同于传统文化中男权主义赤裸裸的侮辱,暴力等行为,而是有意无意在媒介视野中采用冷暴力手段漠视,贬低女性。

    在百度,谷歌等一些搜索引擎输入女大学生,女公务员,有效资料少之又少,在前10页中含有中性意味的词条分别是5条,3条,含有褒义意味的词条有3条,1条(2010年9月7日调查),负面信息充斥我们的眼球:性,潜规则,道德堕落——少量的公众设置了媒介议程,媒介议程又设置了大多数公众的议程,这种媒介呈现的象征性现实一度被当作客观现实误导了社会的其他群体。在电视广告中,这种隐形歧视也是很常见的,女性角色主要集中在美容,服饰,食品,家用电器等,男性角色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产品,电子产品,暗含传统意义上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强调着女性的附属地位。在报纸,网络新闻中,这种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女性开豪车上班引人纷纷猜测她是否从事“特殊职业”,男性开豪车则是身份,工作能力的表现,中国女性嫁给外国男人是崇洋媚外,中国男人娶外国女人是为国争光。女强人,女企业家被冠上了强硬的名称,隐含的“女人男人化”的色彩,这样的字眼让人普遍联想到不苟言笑,缺乏亲和力,毫无女性温柔体贴,而忽视了女性的职场能力,坚决果敢,有魄力等个性魅力。这些可能连女性自己本身都未注意到,这些是应该亟需引起注意的。

    中国男权主义思想历经几世春秋,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头脑之中,“电视广告中对女性形象有一种两级分明的定式:一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另一极是超前消费,吃喝玩乐的现代花瓶。”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在20世纪中后期才开始有所发展,从时间的比较上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男性角色仍然处于尊崇的地位,即使女性,潜意识里也会将自己置于一个被动的位置。男权文化将女性角色置于隐形压迫下。“男权文化孕育了媒介模式,媒介模式反过来强化了人们头脑中的男权文化观点,由此形成了性别歧视及对性别歧视的无意识。”媒介承担着提高人们自身文化素质,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职责。媒介潜移默化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据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很多行为是可以从媒介中学得的,人们看到媒介中的人物从事不好的行为却受到奖励会增加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从事同种行为的可能性。当人们看到男主人公殴打女性却受到表扬会强化已有的男权主义思想并可能现实生活中更瞧不起女性。媒介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但在媒介内容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字眼“妇人之见”,“头发长见识短”等,字眼见透露一种歧视女性的思想。媒介的商业化追逐使得一些媒介组织走新形式的黄色新闻道路:标题党,煽情化、刺激性的内容造成了严重的文化污染。有关政府部门,团体组织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媒介组织本身也应该加强行业自律,不要再将女性“娱乐化”。受众,尤其是女性受众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身份认同,越依赖媒介,媒介对我们的影响就越大,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要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媒介所提供的最多用于参考,不要完全信任媒介,当已有经验与情绪累积到一种程度时,我们就会形成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要用自己的理论框架去认知世界。

    “西方女权主义发展在20世纪80-90年代,注重对作为人的女性权力和发展的普遍性考察,超越男女性属差别,注重关于女性更加重大的紧要问题和其解决方法,斗争目标是消灭不平等的男性中心主义和对女性性别歧视所造成的社会现实。”这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些启示:这更需要现代女性的积极参与,投身其中,不要漠视“被边缘化”,要主动从边缘向中心走去,重视自身性别本位,莫让男权一统天下。“对于在任何群体或场合中拥有话语权的女性受众而言,积极表达女性意识,展示女性的性别自觉力和知性判断力也能对媒介中集中表现的性别歧视产生有效的制约作用。我们需要强权女性作为发言人,尽可能唤起大众对女性歧视现象的关注。身为普通群众的我们也要重视我们自身的主体地位,不要自视甚低,要努力在生活领域和职场范围内掌握更多话语权,在小三当道的媒介视野里,不要一味谩骂狐狸精形象的第三者女性,却忽视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很多女性其实也是受害者形象,她们可能不停遭受已婚男性纠缠,恶意恐吓威胁而不得不妥协的,道德上我们是应该谴责她们的,但我们应用更理性的思维去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规范人们行为,而不是一味谩骂,恶毒诅咒,要用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切莫陷入狂热的情绪宣泄中。

    避免媒介视野中的女性隐形歧视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有媒介自身的话语设置,受众的理性思考,女性自我意识的高度觉醒,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让男女平等不再是一个口号,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让女性真正意义上得到尊重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利群,曾丹娜,张莉莉编著《国际视野中的媒介与女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2](美)詹妮特.A.克莱妮编著《女权主义哲学问题理论与应用》东方出版社2006年



本文来源:https://www.ahwmw.com/shehuidanwei/41596/

《媒介视野中女性形象的隐形歧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